close

 

真正的叛逆

 

不是去反對任何人

 

~而是去反對自己的制約~

 

真實的成為你自己~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奧修

 

 

 

推薦一本好書

 

中年的叛逆

 

鴻玉老師的這本書

 

解釋了何為叛逆

 

對我來說早期總以為是

 

外在環境讓我成為失去自己的我

 

這些年看了奧修的書

 

上了許多的課

 

發現成為自己

 

是打破自己的制約

 

看見自己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引用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cnas0778/27278336

 

摘自中年的叛逆65-71頁

 

 

 

我們都生活在「關係」之中,雖然我們和周遭每個人的來往都是一種交流,但是唯有在貼近「小情、小愛」的時候,我們才能看到自己的封閉與狹隘,才能體會到人生中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磨擦、煩惱與苦痛。許多人以為,自己的煩惱全都是別人所造成的,但是,你只要問問自己:「可惡的人既然是他,但為什麼受苦的卻是我?」接著,你就能覺悟到,當我們認為別人「太隨便」時,也許正代表著自己「太古板」,而當我們抱怨別人「太小氣」時,也透露了其實「喜歡計較」的人正是自己。所以,當人際關係有問題時,我們是該修自己?還是去找別人的麻煩?

 

  

 

  許多宗教都強調「罪與罰」,結果使得許多人因此產生了內在「自我憎恨」的陰影;為了彌補內心的罪惡感,許多人於是強迫自己去「行公益」或「做好事」。 這就如同賽斯所說:「因為你相信你是這麼壞和沒有價值,所以你才試想要那麼好。」所以,當我們一心想要讓自己變成一個「好人」的時候,我們反而應該去檢視自己:「為什麼成為好人是如此的重要?」。

 

  

 

  不論如何,所有以贖罪或補償的心態而採取的行動,完全是「白做工」,因為每個人行為的背後,都有原因,既然我們會在某個時候採取某個行動,一定是具有當時自認為非常「合理」與「必要」的理由;只不過事過境遷之後,才發現對某人造成了傷害或毀壞了自己的名譽,因此才迫使他心生後悔或不得不出面來認錯。 換句話說,如果我們不去研究自己的矛盾心理,不去探究自己為何會想要做這些事情,卻只是用自己的「左手」去打自己的「右手」,那麼,我們永遠不可能真正的原諒自己。因為左手也是自己,右手也是自己,究竟哪一個才是真正的自己?我們該原諒的到底是那一個自己?

 

  

 

  我們的思想與信念,影響了我們日常的行為,不能釐清自己所擁有的信念,就無法掌握自己的行動力。 其實,不論我們是談情說愛或是做善事,「愛自己」與「愛眾生」的「愛」都是同一股能量,重點不在於我們付出的對象是誰,而是我們該用什麼樣的「態度」去愛人與做事情。如今,我能肯定的是:不能夠好好愛自己的人,絕對無法真誠分享自己的愛給別人。所以,如果有人不願去做志工或行「大愛」,卻能夠把自己照顧得很好,我也會舉雙手贊成,認為他至少是個「非常誠實」並且是個「腳踏實地的修行者」。

 

  

 

  「在這個世界上,沒有人比你更重要。」這樣的想法,才是真正的慈悲。人在年輕時,受到社會價值的影響,許多人也許會把別人看得比自己還要重要;但是人到了中年,在經過了長時間生活的歷練之後,如果還搞不清此生我們最該重視的就是自己,那麼他肯定是個「虛假」或是「不喜歡」自己的人。對我這番說法,會感覺不舒服的人,在多花些時間、老老實實觀照自己之後,就會肯定我所言不差了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大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