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讓善意變成災難(下)
摘自中年的叛逆第171-179頁
我認為做父母最該學習的,就是要先放下自己內心的恐懼,但是想要放下恐懼,就要能先承認自己的內心的確擁有許多的恐懼。接下來,為了放下這些恐懼,父母就會了解到學習「愛自己與做自己」是多麼的重要,如果你不知道「愛自己與做自己」的重要,或者你不能體會這其中的快樂,又怎麼會容許孩子人去「愛自己與做自己」?你當然就只會用自己恐懼的想法,將裝滿了害怕的「好意」與「善意」硬塞給別人了。
天底下,每個人最在意的就是自己,所以凡事讓「自己作主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。不論什麼樣的事情,只要是自己決定的,你總是會心甘情願地承擔一切;但是,如果我們勉強自己聽從別人的決定,事情就變得複雜起來了。
譬如上餐館吃飯這件事,如果這家餐廳是你自己選擇的,就算東西再不好吃,你最多只會安慰自己說:「算了,下次不來了。」但是,我常在餐廳裡看到夫妻或朋友相互地抱怨:「你看吧,都是你,害我吃這麼難吃的東西。」遷就別人,心中就是會不舒服,這種不舒服的情緒,累積多了,就會讓小問題演變成大麻煩。
人生不同於吃飯,許多事情不是「抱怨一句」就結束了,但是許多人還是「執意」要為別人的人生做選擇,真是為他捏把冷汗。我從事輔導工作多年,自覺最困難的學習,就如同這位媽媽一般,動不動就會落入想要讓個案「生活變得更好」的老毛病。事實上,多數的個案的確需要一些建議,因為當事情落到自己頭上,總是會有些看不清的地方,所以找人聊聊,多少都可以理出一些頭緒。
多年的經驗,讓我常提醒自己,我的工作其實只是「支持他,給他信心,讓他開始喜歡自己」,因為一個喜歡自己的人,他會感覺到自己的重要性,他會珍惜自己、讓自己成長,他會願意為自己負責。所以,通常我也許會給個案一些「分析」或「建議」,但我絕不會為他做任何的「決定」,因為能夠為生命負責的人,只有他自己。
現在的我就是這樣的寫照
每天徘徊在對孩子要放手與不敢放手
每天與自己內在的恐懼跳探戈~
就如同在婚姻裡一下做自己
一下又想掌控家人
一下委曲自己
現在的覺察就像看著自己過去~
好氣~好笑~情緒五味雜陳
哈~哈~哈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