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 


 


最近在想這個哲學性的問題。哲學性問題充滿著思辯性。如何謂幸運?何謂努力?怎麼樣的程度才算是幸運?又要做到多少才叫做努力?是否我對幸運、努力的定義與你的不同呢?這樣可以不斷的來回辯證。


 


只是,我在想,有時,很多人,好像始終很努力,但,總是缺少了臨門一腳的「幸運」降臨,於是,在那種壯志未酬「心」先死的狀態下,憂鬱、焦慮悄悄無形的降臨,讓人失了志,少了再繼續努力下去的動力,放棄的心,漸漸的影響著行動,看似好像沒有「積極」的宣告要放棄,但,行為上,卻已明顯的出顯徵兆,這好像所謂的被動攻擊似的,就是,以一種消極的方式,抗議心中的那份怨,宣洩心中那份底層的無助感。


 


而努力呢?努力需要付出代價,「這世上每樣東西都有它的價錢」,Everything has its price。對我來說,我始終相信,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,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,No pains, no gains,想要什麼就必須付出些什麼來換取。這樣的哲學觀好像很悲觀。好像,就是要相信宇宙的力量,它終會帶給你光與愛的。這一點,我相信,但,重點是,你先付出了相信,在你還沒在宇宙得到什麼之前,你先願意交託出「自己」,願意付出「相信」的心。


 


想要親子關係和睦,想要孩子如其它朋友的孩子一般「聽話」,重點是,你先付出了什麼?付出愛?還是自以為的「愛」,但對孩子來說卻不是呢?若,不是,那,又是什麼?是將自己兒時未滿足的夢想,強加在孩子身上,期望得到滿足感?而孩子卻像是在完成父母的期待,而自己卻喪失了身為一個人應有的獨立自我?


 


想要夫妻關係親密,想要先生、太太、男友、女友深愛著自己,但,重點是,這份關係是怎樣的一種平衡呢?還是連失衡了都還不知道呢?


 


自覺,自我覺察的第一步,總是先要回觀自己。不是去觀察別人的一言一行,而是回到自我身上,我,究竟要什麼?不要什麼?我願意付出什麼?


 


在我身上,得到許多東西,許多愛,我知道我很幸福,我很幸運。只是,我也看見自己的努力。為了這些看似得到的東西,我付出了許多,付出時間,付出金錢,付出等待,付出心,然後將自我交託在一個未知的恐懼上。讓自己在恐懼中,尋找力量。讓光帶著我前行。


 


在朋友關係中,我的付出,從未想在這份關係上得到所謂的平衡對待。我的關心,來自我從別人身上得到的愛。我知道,我現在的付出,他可能也給不出我什麼,或者無法給到所謂「相等」的對待。但,我的心始終相信,我的付出,老天爺會看見,所以它會在其它地方讓我獲得,給我一份禮物。於是,我總有意外的驚喜,看似結了許多善緣,看似好像看錯了人,好,像這樣的付出到頭來得到的卻是傷心,看似自己好像很愚蠢。


 


這樣心裡不平衡的感覺,當然,常會在朋友的互動中讓我忽然間感受到,通常,會先感受到心裡的天平,失衡了,晃來晃去的,好像論斤論兩的計算著,怎麼關係的兩端,重量這麼的不一樣呢?


 


但,很快的,我想到杆桿定理。我與他距離這個天平中心點的距離一樣嗎?每個人對關係的認知不同,或是每個人的需求、狀態不同下,可能他已付出他能給的十分之一的「全部」了。對他來說,這是全部。因為,他必須付出十份,他只能給自己一份,於是,這一份就是他的全部。


 


如果,自己是給對方二分之一的全部,那這個十分之一,與自己的二分之一,當然是差距太大了。你說他不重視關係嗎?好像對他也很不公平,你說為何我付出二分之一,你卻只能給我十分之一呢?可能這就是他的限制,他就是有十個部分、十份關係需要他付出。這怎麼去論斤論兩的秤呢?


 


想到這,心裡似乎較開闊了。每個人都有其限制,每份關係都不可能是如天平般的平衡。那,對於失衡的部分要怎麼去看待、詮釋呢?好像只能交給一個更高的位格,就像是上帝、菩薩、老天爺一般,告訴自己這麼做,他們會知道,會看見,會在另一個地方補償自己,這樣的自我解讀,讓心理得以平衡,於是,心情又從挫折的谷底,回復到起點。


 


再問問自己,何以我付出二分之一?我怎麼只有兩個部分呢?那是因為我對這份關係太重視了,於是,我將心思放在這關係上,自然將付出放大了,期待放大了,落空與失落跟著也放大了。


 


再回到幸運與努力的部分。在我們看見對方的幸運時,是否看到他付出些什麼呢?有的。仔細一問,就會發現,他的付出細微到自己可能都未覺察到。在假日裡,別人在休息、放假、看電視、約會時,他卻忙著上課、充電、學習或是趕報告;在颱風天別人在放假時,他卻憂心忡忡的趕著去處理公事、上班;在小孩發燒時,他願意放下工作上重要的會議,決定回家,帶孩子去看醫生;在聖誕節、跨年日,當別人都在歡度慶祝、倒數計時時,可能他卻埋首在文獻裡。


 


這些付出,算不算努力?算不算代價?可是,如果只有靠自己這般拼命三郎的努力,就會得到自己想要的嗎?不一定,而且,通常幸運會差身而過。真的是所謂的天時、地利、人合三方條件下,很多事情才得以圓融、完成。沒有人合,很多事情無法只靠自己的努力就可達成。尤其,在這個全球化的世界裡,多元觀點讓人看見自己是否準備好面對彼此得差異?彼此對話後再欣然接受此差異呢?還是一股腦的帶著生氣、憤怒回家,自我舔食傷口,再怨對自己的所遇非人、不幸遭遇呢?


 


沒有努力,即使幸運來臨,自己也接不住。只有努力,沒有人合,那幸運還是無法降臨,因為,那些先願意付出時間、心力、精神在關係的人,也就是可以讓關係「人合」的人,通常比較容易接的住「幸運」。


 


當學生準備好,老師就出現了。


 


在學生準備的過程中,往往是孤單寂寞的,因為不知道究竟要準備到什麼時候,那個所謂的「幸運」、「老師」才會出現呢?這需要堅持,需要毅力,需要不放棄。這部份,真的很難自己獨立去度過、面對。所以,社會支持系統才會是這麼的重要啊!


 


只是,回過頭來,到底要準備到什麼程度,才算準備好呢?我總問自己,我願意付出什麼?我究竟付出了什麼?有的。我付出了許多時間、心力,付出的代價,很難說清楚,但自己知道,每個當下的選擇,都是一種當下優先順序下的選擇。每個人心中都有優先順序,只是他是怎麼排這些順序的呢?


 


沒有努力的幸運,不算幸運,因為自己接不住,它稍縱即逝,轉眼間,就消失了。。


 


努力過後的幸運,格外的甜,但,這個甜裡面,摻雜了許多付出的心酸眼淚。難怪,聖經說,「凡含淚播種的,必歡笑收割。」


 


只是,有時撥的蘋果種子,好奇妙的在心田裡,它並沒有受到滋養,無法結成蘋果的果實。而心田裡,不經留意的其它地方,卻忽然間冒出其它果實。它是怎麼長出來的?什麼時候播種的呢?不知道!可能是某一天,無意間,透過無心差柳的「蜜蜂」傳遞過來的種子吧!


 


得與失,付出與獲得,give與take,真的很難計算清楚啊!想到這,心更寬廣、更舒暢了。


 


每個人的人生,都是在每個「當下」不斷的做出選擇。


即使,不選擇,也是一個選擇。


而選擇的背後就是責任了。


你,願意拿什麼來換取你所想要獲得的呢?別說,我已經做的夠多了。問問自己,你做的是他要的嗎?還是你自以為他「需要」的呢?


 


自言自語的結果,就是,累了,別想太多了,睡個覺,明天,太陽依舊會升起啊!這就是大自然的定律。和諧,一致,是一種寧靜的狀態,穩定,是一種深層的力量。


 


就讓自己穩定下來吧!帶著這個力量,走下去。陪伴你,陪伴自己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大米 的頭像
    大米

    大米手作

    大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